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8-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一、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源起于1984年原西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博士学位授权点、省部级重点学科、重庆市特色专业和校级优势专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通过构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借助重庆市知名重点中小学名师团队、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元化的综合课程设计与创新实践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基础雄厚、社会影响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之一。目前全部招收公费教育师范生,学生毕业后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到基础教育单位从事信息技术教研和管理工作。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10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眼于教育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面向全国、立足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政治过硬、人格健全、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强的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师。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在各级各类教育单位(中学教育为主)承担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教研和管理工作,并能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教师职业信念,立德树人,养成高尚的师德修养。

目标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成为优秀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并能承担创新课程、信息学奥赛等多项相关比赛的教学、教研和培训工作

目标3:能开展班级组织与建设,实施综合育人,胜任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目标4:能进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具有跨界思维能力,能够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协助其他教师优化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目标5:紧跟信息技术学科前沿,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通过终身学习实现自我持续发展。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在师德、教学、育人和发展等方面达到如下8个方面的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执教,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师德规范】

2.热爱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从教意愿与高远的教育理想,立志做一名可靠、可信、可敬,乐为、敢为、有为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具备深厚的信息技术底蕴和科学精神,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品格形成与价值观塑造,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深厚的学识赢得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表率与引路人。【教育情怀】

(二)学会教学

3.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体系、思想和方法,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具有跨学科知识,形成以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为中心的跨学科知识基础;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社会实践的相关性,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学科素养】

4. 理解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内涵和要点,把握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能够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并能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承担中学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及信息学奥赛等相关比赛的教学、教研和培训工作。【教学能力】

(三)学会育人

5. 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树立德育为先理念,熟悉德育原理,掌握德育方法,具备扎实的德育工作能力;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具备班级组织建设的能力,胜任班主任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管理和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班级活动,获得积极体验。【班级指导】

6.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合理的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在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中形成综合育人经验。【综合育人】

(四)学会发展

7.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与态度,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发展动态,能够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个性化定制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学会反思】

8.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各要素与功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学习共同体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践行学习共同体;掌握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具有小组沟通互助和合作学习的体验。【沟通合作】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四、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

五、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65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六、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七、主要实验(践)及其教学要求

主要实验(实践):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页平面设计、数字图形图像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编程概论、操作系统、数字动画原理与设计、教学办公信息处理、高阶PPT设计与教学应用、软件工程导论、C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Linux环境实践、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摄影技术、视频节目制作技术、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算法与信息学竞赛和机器人学及机器人竞赛。

实验(实践)教学要求:

1.配套实验课程需与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统筹安排,通常由理论课教师同时承担相应的实验课。

2.实验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辅,以设计性和综合性设计为主。其中,以设计作品为主的实验,应向学生公布评价标准,并组织期末的作品展示、集体观摩、点评和总结活动。

3.专业选修课中的综合课程设计独立开设实验课程,选题应结合教育教学和学科专业发展实际,强调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严格执行培养方案规定的公费师范生实习实训时间、实习项目、实习内容,实习目的清晰明确,各类实习成果完成100%。

八、课程结构与学分(时)分布


九、课程计划(Excel)


十、说明  

1. 本次培养方案的执行时间: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费师范生;

2. 本次修订培养方案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肖国强、韩毅、李倩、周竹荣、黄敏、杨明、张虹、张衡、吴松、陈怀东、罗化瑜(重庆市29中,研究员)、付晓妮(西南大学附中,中学高级)、杨文谦(西南大学附中,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毕业生)、潘玉斌(西南大学附中,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毕业生)、袁梦琳(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毕业生)。

 

 


 

附件1

毕业要求各维度下的指标点分解如下: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执教,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师德规范】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 了解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和教育精神,能严格要求自己,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具有信息伦理道德。

1.3 能够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立志成为“ 四有”好老师与学生的“引路人”。

2.热爱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从教意愿与高远的教育理想,立志做一名可靠、可信、可敬,乐为、敢为、有为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具备深厚的信息技术底蕴和科学精神,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品格形成与价值观塑造,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深厚的学识赢得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表率与引路人。【教育情怀】

2.1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从教信念、职业理想、敬业精神,立志成为优秀的“教育家型”教师。

2.2 具有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书育人为己任,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3 具备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完成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成长。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体系、思想和方法,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具有跨学科知识,形成以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为中心的跨学科知识基础;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社会实践的相关性,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学科素养】

3.1 系统扎实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系统创新学科课程教学,通过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创设深度学习情境,积极推进问题解决学习、项目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2 形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观,能够立足该学科思想和方法,深入把握该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系统扎实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注重拓宽专业视野,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其他学科的逻辑关联,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

3.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和学习该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该学科教学内容问题,提高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理解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内涵和要点,把握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具备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并能获得教学体验,能够承担中学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及信息学奥赛等相关比赛的教学、教研和培训工作。【教学能力】

4.1 理解学科认知规律与特点,在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涵和要点的基础上,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重难点教学策略、结构化学习指导和思维方式培养。

4.2具备信息技术课与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基本的教学技能。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系统组织教学。

4.3 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了解学情、备课、上课、评课与教学反思,形成一定教学经验并以此完善教学。

4.4 具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研究,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4.5 具备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教学和培训能力。

5.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树立德育为先理念,熟悉德育原理,掌握德育方法,具备扎实的德育工作能力;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具备班级组织建设的能力,胜任班主任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管理和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班级活动,获得积极体验。【班级指导】

5.1 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策略与技能。

5.2 掌握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5.3 能够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6.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合理的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在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中形成综合育人经验。【综合育人】

6.1具备全程育人、立体育人的意识与能力。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

6.2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进行深度融合,自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

6.3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7.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与态度,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发展动态,能够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个性化定制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学会反思】

7.1 通过开设专业学习与发展模块课程,了解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发展阶段与路径方法,形成专业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能够把握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和国外中等教育发展趋势;学会理性分析自我、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选择发展路径,制订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

7.2 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训练,学会基于质疑、求证、判断进行独立思考,掌握反思笔记、课堂观察、叙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反思方法与技能。

7.3 重在创设反思教学实践情境,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收集信息,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8.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各要素与功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学习共同体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践行学习共同体;掌握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具有小组沟通互助和合作学习的体验。【沟通合作】

8.1系统掌握团队协作学习知识与技能,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

8.2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深入体验观摩互助、合作研究、小组实习。乐于与学习伙伴分享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8.3具备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能。


 

 


 

附件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课程计划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矩阵图

                                  备注:H\M\L分别表示高强度支撑、中强度支撑和低强度支撑;详细指标点分解矩阵图见EXCEL